著名鋼琴大師殷承宗先生將于2月17日晚亮相重慶大劇院,奏響2012年重慶大劇院市民音樂會之殷承宗鋼琴獨奏音樂會。
不間斷詮釋李斯特《b小調奏鳴曲》
盡管殷承宗已經70歲高齡,但彈奏熱情依舊高漲。多年來活躍在在國際舞臺上的他,《華盛頓郵報》曾評價殷承宗的莫扎特速度保守而嚴謹,表現出正宗古典的風格,他的舒伯特表現了高尚的氣質。其中《A大調奏鳴曲》和《C大調奏鳴曲》都是莫扎特于1778年在巴黎為他病重的母親創作的,內容方面很豐富,有表現力,而且還帶有法國風味,而且旋律優美,可以說是他作品中很有古典美感的杰作。和李斯特《b小調奏鳴曲》基調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,內容變化多端,故事性很強,所有現場領略過的觀眾無不拍案叫絕。
中國音樂與戲曲史上的一朵奇葩
抬著鋼琴,架個麥克風,到北京街頭、工廠,到處演出,我們很難想象這樣的場景會出現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中國,正是帶著一腔夢想從蘇聯回國、躊躇滿志的殷承宗就在這樣硬件環境、鋼琴尚未普及的情況下開始了他的鋼琴回國之旅。從那個時期開始,就有一種論調,叫亡琴論,說鋼琴是西洋的、資產階級的東西,工人階級不喜歡,不能為革命服務,應該砸爛。直至一次演出結束后,一位領導人鼓勵他多研究民族的東西,多搞創作,把中國古典民族的東西用鋼琴來表現讓這位熱血青年備受鼓舞,彈奏熱情高漲,實踐證明中國的老百姓仍然需要鋼琴,鋼琴可以為時代服務。
殷承宗致力于鋼琴音樂的中國化,其創作的鋼琴伴唱《紅燈記》是中國音樂與戲曲史上的一朵奇葩,由他主持并作為創作者之一的鋼琴協奏曲《黃河》是迄今中國最重要的、在世界范圍傳播最廣和被演奏最多的鋼琴作品。他對《黃河》的經典詮釋具有權威性。